皮疹开始时多为麻疹样或者是猩红热样,继而迅速融合成片,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潮红肿胀,鲜红色到棕红色,以后大量脱屑,脱屑分为干剥和湿剥这两种。前者手足部脱屑如手套或袜状(套式剥脱),躯干部脱屑呈落叶状,可持续1个月左右,头发及指(趾)甲均可脱落;后者可出现水疱及广泛性之糜烂,尤其是皱褶部位。
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引起的最多。多为鲁米那,磺胺类,保泰松,苯妥英钠,对氨基苯甲酸,链霉素,金、砷等重金属。其他如羟吡唑嘧啶、甲氧噻吩头孢菌素、甲氰咪胍、氯喹、异烟肼、硫酰脲等亦可引起。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大。
怎么样才能预防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呢?
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很多的药物虽然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但是某些因素也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不良的反应。其中,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就是这种疾病。但是很多的人并不知道哪些药物是会对我们身体产生不良反应的,所以更要注意做好预防。
1.用药前应询问病人有何种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
2.用药应有的放矢。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治疗中应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如突然出现瘙痒。红斑。发热等反应。应立即停止可疑药物。密切观察并争取确定致敏药物。
3.应用青霉素。血清。普鲁卡因等药物时应按规定方法作皮肤试验。阳性者不可用该药治疗。作皮试前。应备有急救药物。以应急需。目前国家规定皮试液浓度为青霉素500u/ml。链霉素5mg/m1。普鲁卡因0.25%。破伤风抗毒素1:10。用量均为0.1m1。
4.已确诊为药疹者。应将致敏药物记入病历并嘱病人牢记。每次看病时应告诉医生勿用该药。
有很多药物会导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不同的患者因为本身的体质不同,出现的症状反应也不同。所以如果出现生病吃药的需要,一定要注意吃药以后身体有没有产生什么不良反应,避免患有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疾病。
详情关注微信号:大成皮肤网 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常见问题 |版权隐私 |大成手机站|网站导航|疾病热点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 备案号: 鲁ICP备16011563号-1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0486号
Copyright © 2016 大成皮肤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热线:0532-8372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