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银屑病最多见,占95%左右。寻常型
银屑病的基本临床特征为红斑基础上表面掩盖多层干燥的云母状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有薄膜景象及筛状出血。
(一)原发
皮疹
刚开始是针头至豆粒大小的赤色丘疹、斑丘疹,潮红,新出皮疹不断增多,迅速扩展至指盖、钱币或融组成更大的斑块,色深红,界清,基底浸润显着。
(二)继发皮疹
皮损上掩盖多层云母状银白色鳞屑。
(三)薄膜景象
鳞屑刮除后,先闪现硬脂样光泽,称“硬脂斑景象”,持续剥离,暴露出淡赤色发亮的半透明膜,称“薄膜景象”。
(四)筛状出血
轻刮薄膜即见点状或筛状出血。
(五)散布部位
皮损可见于全身,常常发于四肢伸侧、肘、膝、头皮、耳后、腰部,亦可累及骶尾区、臀部和阴茎、眉弓、腋窝、脐部或肛门生殖器区域,指甲呈“顶针”样。
(六)同形反应景象
同形反应是指由伤口或别的有害刺激因素诱发并产生了与原有疾病特征一样方式的病变。著名皮肤病学家Kǒbner于1877年首次报告,他发现银屑病患者无病变处皮肤经各种类型的伤口后也会产
寻常型银屑病的症状是什么生银屑病的病变,多见于进行期患者。此种景象后被命名为Kǒbner理象(Kǒbner phenomenon,Kp)。这一景象也可见于别的皮肤病,如
扁平苔藓,光泽苔藓,白斑病、角层下脓疱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盘状红斑狼疮和变应性血管炎等。
药物过敏可以诱发银屑病样的皮疹,某些药物可能诱发或变得愈加严重银屑病,如锂剂、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抗疟药。一些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干扰素和白介素-2等。不是少量药,而是很多药;不只有西药,而且有中药;不但内服药,还有外用药都会诱发同形反应,此景象应给予足够重视。
对于银屑病患者,在应用某种药物
过敏时,往往并不表现为既往已知、特定十余种药物
皮炎的疹型,而表现为原有银屑病皮损的添加,或变得愈加严重成为红皮病型银屑病乃至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等。由此可以推断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可能为银屑病的药物过敏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症状是什么/p>
(
皮肤病大全)http://jbk.dcpfb.com/